“疢疾”不读yán jí,也不读huǒ jí,正确的读音是什么?又是什么意思呢?

“疢疾”不读yán jí,也不读huǒ jí,正确的读音是什么?又是什么意思呢?

“疢疾”一词,在现代汉语中可能并不常见,但在古代文献中,它频频出现,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意义。

这个词语不仅涉及疾病的范畴,更蕴含了古人对健康、疾病和生命的深刻理解与探索。

最早出自于《周礼·考工记·弓人》:"老牛之角紾(tiǎn)而昔,疢疾险中。" 指老牛的角由于年龄原因,变得粗糙且有结节,同时如果牛生过病,其角可能还会有其他缺陷,如不平整或无光泽,这些都不适合,用来制作弓箭的材料。

“疢疾”的读音为“chèn jí”,由两个古朴的汉字组成。“疢”字的甲骨文形态,描绘了一只手放在身体某部位上,形象地表达了生病的状态。据《说文解字》记载,“疢,病也”,可见“疢”字自古以来便与疾病紧密相连。

而“疾”字,早在金文中就有体现,描绘的是一个人身体不适的场景。古时多指因内伤引起的发热疾病,如今多指慢性病或难治之疾。

在古典文学中,“疢疾”常被赋予丰富的象征意义。例如:陆游 《病起杂言》诗:"国不可无灾眚(shěng),身不可无疢疾。无灾之国乱或更速,无疾之身死或无日。"

陆游通过这几句诗,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:国家和个人都不能避免灾难和疾病。没有经历过灾难的国家,可能会更快陷入混乱,而没有疾病的身体,也可能随时面临死亡。

揭示了一个看似悖论,实则蕴含智慧的观点: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,经历一些灾难或疾病,实际上能给人带来一些正面的影响。传达了“逆境使人成长”的哲学思想。

在《孟子·尽心上》中也有类似的观点::"人之有德慧术知者,恒存乎疢疾。"孟子认为,拥有德、慧、术、知这四种品质的人,往往是在困境和磨难中成长起来的。

他将这种磨难称为“疢疾”,意指灾患和困难。孟子指出,只有经历过艰难困苦的人,才能真正明白生活的真谛,从而在逆境中,锻炼出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应对挑战的能力。

在现代汉语中,“疢疾”一词使用频率不高,但在描述某些慢性病或难治之疾时,偶尔会被引用。

例如:“他因工作压力大,患上了疢疾。”或“这种疢疾,需要长期调理。”

随着时间的推移,“疢疾”一词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减少,但在医学领域,相关的衍生词汇如“疢热”(指体内因疾病引起的发热现象)等仍在使用,展现了语言的生命力。

相关推荐

[科普中国]-夜莺
365bet投注技巧

[科普中国]-夜莺

📅 06-28 👁️ 987
Clash of Clans充值指南
国外365平台

Clash of Clans充值指南

📅 07-07 👁️ 3225
可以渡劫升仙的游戏有哪些好玩的2025 可以飞升的修仙游戏排行榜top5